阳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
欧宝全站app
发布时间:2024-01-30 08:36:56
“白露、白露,核桃撑破肚。”9月16日,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盂县建平优质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核桃园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村民三两一组,拿着近3米长的杆子,在林间打核桃;不远处,十几个村民将落在地上的核桃拾起装袋;一辆拖拉机往返于核桃园和仓库,运送核桃。
“这阵子是核桃成熟的季节,我们组织社员和村民采收核桃。”合作社负责人石建平说。王炭咀村有种植核桃的传统。近年来,王炭咀村鼓励引导村民成立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种植了700多亩核桃树,还建起了核桃油加工厂,打造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核桃全产业链,让核桃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核桃园里,采收队伍分成3组——打核桃、收核桃、运核桃。村民石田寿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敲打着一棵核桃树,孩童拳头大小的青皮核桃“哗啦啦”掉落。“核桃生长到白露时节,有的核桃外皮会裂开,这是核桃成熟的标志。”石田寿一边忙活一边说,“打核桃不仅方便采收,还能打掉核桃树的部分枝叶,利于核桃树明年生长。”
为了种好核桃,盂县建平优质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外地引进优质核桃品种嫁接到村里的老核桃树上,还定期邀请农技员到田间指导村民剪枝、施肥、防治病虫害。合作社还注册了“建平优质核桃”商标。近年来,“建平优质核桃”逐渐打开了市场,在当地有了名气。“今天是我们采收核桃的第5天。按照目前情况看,今年的核桃产量预计有十多万斤,和去年基本持平。”石建平说。
仓库里,堆满了这几天采收的核桃,村民合力将一袋袋核桃送入剥皮机。向阳的空地上,剥皮后的核桃正“沐浴阳光”。“核桃种植能带动村民增收,但单一的种植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低。为了让核桃产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我们延长了产业链,成立了盂县百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起核桃油加工厂,提高核桃‘身价’。”王炭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宝忠说,“村里的核桃还有一周左右就采收完了,到时候,我们就能加工核桃油了。”
小核桃发展成大产业。秋收过后,王炭咀村计划加紧生产核桃油,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打开核桃油市场,让村里的核桃“闯”出一片新天地。(温荣鑫)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平定县巨城镇的红薯也陆续进入收获时节。全镇种红薯的村里,红薯蔓铺满了田间,村民在地里劳作的场景随处可见。巨城镇半沟村的红薯田里,67岁的村民陈得秀和老伴儿吴非婵正在收红薯。陈得秀挥舞着镢头一点点地向下刨,挖起一串串红薯。随后,吴非婵抖落红薯上的土,按个头大小分装到不同的筐里。吴非婵说:“红薯一个赛一个好,今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
半沟红薯长得好,味道也很好。这里种植的红薯凭借香甜、软糯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逐渐打响了“半沟红薯”的招牌。半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陈淼说:“一个村‘单打独斗’肯定没有几个村‘抱团’发展好。”相近的气候、土壤条件,种的还是同一个育苗基地培育的红薯苗……凭借这些条件,半沟村和周边的龙庄村、移穰村、神子山村、岩会村、上盘石村走上了连片发展红薯种植产业的道路。大伙儿靠着种红薯,过上了甜日子。
如今,红薯种植片区的6000余亩红薯开始陆续采收,不少人慕名而来,村民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
“这些天,好多市民专程开车到村里,一车一车买。”移穰村党支部副书记邵文兰满脸骄傲,“论好吃还得看俺们沙地红薯,今年红薯长得好,价格自然高,现在能卖到两块五一斤。每天刨出来的红薯大多在田间地头就卖了。有时候人来了,没有红薯,还得现刨。”今年移穰村的红薯收成好,地里收红薯的村民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
“按照现在的收获情况估算,今年俺村的红薯产量差不了,预计亩产能有3500斤。红薯产量高了,销售渠道也多了,俺们的红薯不愁卖。”陈淼说。如今,半沟村和周边村的路修宽了,车好走了,上门买红薯的人慢慢地多了。各村还会集中收购村民的红薯,统一储存、统一售卖。除此之外,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平定分公司的帮助下,各村还打通了“线上”销售经营渠道。村民只需要按要求挑选、打包好红薯,并贴上统一的标签,足不出户就能将红薯卖到“千里之外”,还不需要支付运费。
这段时间,平定县岔口乡西头岭村的富硒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里,1000亩富硒马铃薯陆续采收。田地里,马铃薯收获机往来作业,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圆滚滚、黄灿灿的马铃薯破土而出。村民们跟在马铃薯收获机后面,将深翻出来的马铃薯捡拾进塑料桶里。他们额头上满是汗珠,脸上却满是笑意。
西头岭村是远近闻名的“土豆村”。这些年,村里的马铃薯种植培养面积慢慢的变大,销路越来越广。依靠马铃薯种植产业,村民们的生活也慢慢变得好。今年,我市扎实推进农业“特”“优”“精”战略,全力发展富硒农业产业。西头岭村村支“两委”抓住机遇,决心带领村民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看着富硒马铃薯收获了,西头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会明喜悦之情涌上心头:“俺村之前种植的马铃薯每公斤能卖1.5元,如今收获的马铃薯有了‘硒’字招牌,售价翻倍不成问题。”
村民梁占勇扛着一袋马铃薯,朝路边的三轮车走去。他说:“今年大丰收了。半天时间,已经满满当当拉了好几车。俺们男劳力装卸马铃薯一天能挣120元,妇女们在地里捡马铃薯一天能挣80元。大伙儿高兴着呢。”
地垄边,村民郭玉花蹲在一排装满马铃薯的塑料桶前分装。只见她仔细检查着每一个从塑料桶里拿出来的马铃薯,并将完好的马铃薯分拣装入编织袋里。她说:“今年的马铃薯个头大、结得多,很少有坏的。俺觉得这得归功于大家的科学管护。”
1个月前,为了给即将收获的千亩富硒马铃薯“保驾护航”,让村里第一年种植的富硒马铃薯有个好收成,西头岭村请来了农技人员,利用植保无人机辅助田间管理。“传统的人工操作,村民和农机会损伤马铃薯植株。运用无人机为马铃薯喷洒叶面肥和生物杀虫剂,更轻松、更高效,液体肥料和药物喷洒更均匀。”正在分装马铃薯的梁会明说,“前段时间,我们还订购了一台马铃薯捡拾机。等用上这机器,2个人就能干了现在20个人干的农活,能大幅度的提升马铃薯捡拾效率。”说话间,梁会明的手机铃声响起,是“回头客”要订购马铃薯。
这些年,西头岭村马铃薯凭借软糯的口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如今,这富含硒元素的“土蛋蛋”华丽变身为“金豆豆”,西头岭人的致富路越走越宽。(赵澄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时节,灿烂的阳光洒在盂县孙家庄镇的田里,黄绿色的谷子已弯下了腰,沉甸甸的谷穗不时随风摇曳,高粱穗透出了淡红色。再过半个多月,这片土地上将开始收获的忙碌。
连日来,山西佳珍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建明忙着和村民在试验田采摘长得好的谷穗样品。“过段时间,我们又要去参展了。”梁建明自豪地说,“我们计划去安徽省合肥市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我们会带上今年产的谷子、高粱穗,石碾富硒小米、石磨富硒玉米面和小杂粮产品。”
孙家庄镇的小杂粮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山西佳珍粮业有限公司。2016年,在公司的牵头下,孙家庄镇的许多农户开始种植谷子、高粱、荞麦等作物。其中,谷子种植培养面积2000亩、高粱种植培养面积1700亩。
在大家的精细管理下,地里的谷子长势喜人。除了农民忙碌的身影,还有农技人员们“手把手”指导。“我们要重视天气情况,全力做好谷子、高粱等农作物的病虫害监测,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只有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才能离大丰收的目标慢慢的接近。”和公司长期合作的农技人员刘华宁说。“按往年的产量预估,今年我们种的‘晋谷21号’谷子亩产在300公斤左右,高粱的亩产在700公斤左右。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产量,这几天我们继续锄草。今年雨水少,粮食收得晚,预计10月10日开始大规模收割。这几天,晴好天气多,庄稼多晒晒太阳,收成会更好,相信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谷子地里,梁建明笑着说。
农民劳作的身影、饱满的谷穗、农人灿烂的笑脸,给孙家庄镇的这片土地增添了丰收的色彩。“收获的时候,这些谷子、高粱估计得收7天左右。我们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机器收割。机器直接在地里就把谷子、高粱脱粒了。谷子、高粱晾晒后,我们再把它们加工包装,富硒小杂粮就能上市了。”梁建明笑了。(李旭榕)
秋日,郊区西南舁乡一块块梯田错落有致。阳光透过枝叶,照射在一个个刚刚褪去果袋、铆足劲“美肤”的苹果上,果香弥漫的果园让人沉醉。“老铁们,这里就是俺家的果园,嘎啦苹果、美八苹果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最近,早富士、斗南这些品种的苹果正在热卖。大伙儿有中意的就私信联系我,欢迎入园采摘。市区和周边省份能快递直发……”9月16日,晌午日头正烈,郊区西南舁乡霍树头村小马果园的主人马俊杰刚刚送走了一拨采摘客,顾不上吃饭就拿起手机开始录制小视频上传抖音、快手等平台,为枝头的苹果“线岁的马俊杰是西南舁乡年轻一代果农的代表。与传统果农不同的是,他喜欢“尝鲜”——带头应用新技术、带头钻研新品种、带头尝试“新零售”。他在8亩多的果园里,种植了10多个品种的苹果,安装了反光膜、太阳能驱鸟器、集雨窖等多种新装备。优选品种加上科学管护,他家果园里的苹果产量、质量稳步提升。“从早熟的几个品种来看,今年的产量基本和去年持平,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但苹果的品相、口感比去年的好,售价也能提高一些。我家的8亩果园,一年挣个十来万块不成问题。”马俊杰笑着说。
这段时间,成熟的苹果挂满枝头,映红了山坡,小马果园会迎来许多采摘客,马俊杰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早上出门时就带上了午饭,中午就在果园的小帐篷里歇歇。”马俊杰一边吃饭一边说,“从8月中旬到11月是苹果采摘期。人类能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苹果品种,瞅准果实成熟的时段入园,先品尝再购买。为了方便游客采摘,我们还新采购了一批摘果器,果树高处的苹果也能轻松摘下。”
除了努力为市民打造近郊的采摘乐园,热衷尝试新事物的马俊杰还率先“触网”销售苹果——手机成了“新农具”,网上带货成了“新农活”。“目前,我家三成左右的苹果是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的,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线上’的‘回头客’。”马俊杰仔细核对“线上”订单,并将苹果分类装箱、发货,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马俊杰只是西南舁乡众多果农中的一个。“全乡现有果农2000多人,苹果种植培养面积约1.2万亩。这些年,我们实施了苹果种植产业提质增效项目,从目前的果树长势和挂果情况去看,苹果丰收在望。”西南舁乡副乡长荆继东说,“过一段时间,我们这里的晚熟红富士、秦脆等品种的苹果也将陆续采摘,在10月中旬我们还计划举办苹果采摘节。同时,我们会及时联系周边商超、水果收购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开通绿色通道,争取将各类苹果全部售出,让果农省去后顾之忧,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郭鑫璐)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能体验最佳浏览效果